生产设备

李秉龙: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2)

2024-02-13 生产设备

  农业产业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经常变动之中。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变化,从现象上看似乎是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和选择,实际上它始终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具有客观性。只有人们的主观判断符合客观规律时,其选择才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业产业体系变动具有如下趋势性。

  1.在农业产业体系中畜牧业所占比重逐步增大。从食品的需求弹性看,较为低级食品(主要是植物类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而高级保护性食品(主要是动物类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因此,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较高级食品的需求将与日俱增。需求变化必然引起农业产业体系的变化,即从种植业为主,向种植业与畜牧业并举,再到以畜牧业为主的逐步过渡。

  2.在种植业中饲料生产所占比重逐步增大。随着时下人们需求从低级食品向高级食品的转换,畜牧业得以较快的发展,进而导致对饲料需求的一直增长,在种植业生产的粮食慢慢的变多地被用作饲料的同时,饲料作物的栽培迅速增加。种植业由原来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代表的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为格局的三元结构。

  3.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所占比重逐步增大。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对棉花、天然橡胶、糖料、药材等原料性经济作物的需求逐步增大;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水果、花卉等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使得种植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可能好于一般粮食作物,引起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所占的比重增大。

  4.农业区域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在区域上出现了专业化。在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基础上,还可能会出现农业产业集聚。农业区域专业化和产业集聚的发展可以产生诸多效应,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产品增值和就业增加效应、资源及生产要素的凝聚效应、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协同效应、一二三产业融合效应、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效应等。

  5.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在所有的农业产业部门中,粮食生产部门具有特殊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首先,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人们只有满足了粮食的需求之后,还有多余的耕地、劳力和生产资料,才有机会用来发展粮食以外的其它生产部门;其次,畜牧业及渔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粮食及饲料发展的基础之上;最后,粮食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因此,当粮食生产在农业中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等情况下,很多国家都对粮食生产采取了保护性政策措施。

  6.在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演变中林业受到国家的保护支持力度最大。森林不仅仅具备重要的经济功能,而且还具备极其重大的生态和社会文化功能。森林经济功能的发挥需要几年或几十年的投资才能见效,其生态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发挥有着非常强的正外部性,并且人们一致认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有利于农业形成一个稳定的自然生产环境。因此,对林业的支持和保护,稳定和增加森林的覆盖率,使森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符合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需要,成为很多国家的政策取向。

  1.农业产业体系合理化的含义。农业产业体系合理化是指通过对农业产业体系的调整,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农业产业体系的效益、水准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一个相对和发展的概念,这要看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是否与客观的要求相适应。所谓相对是就空间来说的,即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相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而言的。所谓发展是就时间来说的,即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相对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

  2.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受到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但一般而言,判断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资源,逐步的提升经济效益。农业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要与农业的自然、经济资源条件相适应。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能做到因地制宜,在经济资源上能够做到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如果应该或可能利用的资源未能充分合理利用,存在着闲置或浪费,则农业产业体系自然就不合理。

  (2)能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应该能保持和建立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呈良性循环。改善优化生态环境,可以直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率,增加农业产出。要坚决反对和防止掠夺式经营,超极限开发。

  (3)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对农业来说,就是要使农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农产品需求的结构和比例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4)农业各部门能协调发展。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应该是农业各部门获得协调发展的结构。只有遵循农业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才能实现相互间的协调发展。例如,林业能对其它各生产部门的正常生产提供保护,但这种保护只有当森林覆盖率达到一定比例的条件下才能真正有效。因此,任何破坏农业各部门间有机联系的行为,均将导致农业产业结构趋向不合理。

  以上评价和衡量农业产业结构的标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评价农业产业结构时,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同时,评价一个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是不是合理,不能只进行微观分析,还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宏观考察,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